
央视《地球讲座》讲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与魅力
中国的农业文化是什么?刀耕火种、男耕女织、大禹治水,这些都是中国农业文化的真实写照。因此,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岁月中,诞生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与生态高度统一的农业文化遗产。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农业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5月24日,央视《地球讲堂》深入介绍了“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推动乡村振兴”。节目中,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显德先生深入讲解了我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的文化价值。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
(安溪茶)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收加工技术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体系。系统功能齐全,呈现人文和自然景观特色。
天地有大美,万物有恩赐!
安溪茶起源于唐末,发展于明清,盛于当代。
铁观音茶文化的传承是天时、地利、人的融合,是物质与精神事物的共性。
在你尝到纯真的滋味之前,先闻圣灵奇妙的馨香之气!
安溪铁观音始终以其特有的“兰香”和“观音神韵”渗透茶人的坚韧与胸怀,培育安溪芬芳的灵魂,诠释安溪从“一叶”到“百业”。安溪已成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全国百强县之一。
房子建在云端,一开门茶香扑鼻。铁观音的故乡——西坪,地不三尺平,却有许多古屋,错落古朴,像铁观音一样古朴宁静,悬崖峭壁之间,天地之间,坚忍不拔。
王说,魏说,五龙将军的传说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土地的热爱;三安村、代天府、茶禅寺铭记先辈智慧,不断开拓未来。 ;泰山塔、居寺塔、日月村,描述了一代又一代茶商从家乡到外地,开疆扩土的千里茶路。
安溪茶城、茶博会、茶学院、EC产业园、电商产业园、湖里园思明园大放异彩,跨越式发展;安溪人民“自食其骨长肉”,实施“茶业富民”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茶是安溪人联系自然最智慧的媒介。
在安溪,山、水、林、茶、草和谐共存,这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茶与森林万物的自然融合,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对土地足够的尊重和保护。
安溪有100多个茶树品种。 1984年国家首批审定的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县就占6个,被誉为“茶树良种宝库”。有陆生野生动物24目69科283种,维管束植物152科497属940种,还有茶树。茶和万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历史悠久。
制茶者巧夺天工,国饮香浓。
安溪人独具慧眼,发现了著名的铁观音茶;此茶之香,祝福乡村,香满世界。
安溪人民用智慧解决了这个问题
传承茶文化,首创了“短穗砍伐”茶树无性繁殖技术,解决了千百年来茶树繁殖容易变异的难题。
安溪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创造了“半发酵”乌龙茶生产技术;经过3大阶段、10道工序、36小时的连续生产,茶叶精炼成涅,卷成香,印证了从根源上传承下来的工艺。
明人热情好客八方,清风自然自路而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渗透到茶村人一生的生产生活中,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每个安西人的日常生活都充满着纯洁、优雅、礼貌、和谐的生活智慧。
琴棋书画诗酒茶。茶滋养了安溪的人文体系。茶诗、茶联、茶歌、茶舞、茶书画、茶摄影、茶剧、茶片等,描绘了安溪人高雅、谦逊、纯洁、和谐的精神追求。
文化重要的是传承和弘扬,茶文化亦是如此。
近年来,安溪不仅举办了两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安溪茶节、安溪铁观音中国行、福建铁观音女排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还以“茶茶”为主题走进北京分享匠心传承”故宫博物院弘扬传承中华茶文化,传播“安溪铁观音味美可口”的健康茶理念 轻的”。
同时,以“清新福建、海丝泉州、茶韵安溪”为标志,不断丰富茶文化内涵,创新茶文化传播模式,充分展现安溪铁观音的品牌魅力和文化内涵。 ,引导和谐、健康、休闲的时尚潮流。 ,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茶叶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的重要载体;安溪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带一路”的象征。
茶陪伴着茶乡人民漂洋过海。宋代,已有58个国家与安西有贸易关系; 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了100多个茶叶品牌;近代以来
传承茶文化,安溪铁观音销往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成为国礼茶、国宾茶,惊艳国际政治舞台,体现中华文化的“和”内涵。
以茶为媒,共促发展。怀着茶产业发展的共同理想,
传承茶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安溪将以铁观音为媒介,架起桥梁,团结世界茶人,为推动茶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拥有很多的智慧和力量。
结尾
来源|安溪县农业农村局